2009年4月4日星期六

清明节 Tomb-sweeping Day


清明节是延续了两千多年的中国传统节日,但如今它同时又是一个崭新的节日——从2007年开始,它被中国政府纳入了公共假期,从2009年开始,人们托它的福,可以休假3天。这是中国人寻找,修复和捍卫传统文化大潮里的一朵浪花。清明,端午,中秋,古老习俗是编织自我认同心理的一条线,凭借它人们可以回溯和品尝祖先用几千年酝酿出的典雅又馨香的文明果实,可以在经济起飞带来的物质增长的同时把油然而生的自豪感归宗到神圣而无法磨灭的民族图腾上。相较于回顾百年来现代化历程上的种种得失的自我省察和对罪错的悔改,一种氤氲在自足和自豪的湿热雾气里的爱国情绪无疑更加符合集权政治的需要。中国政府在对传统文化数十年的拆毁之后,转而越来越乐见那种即非无产阶级革命又非特色社会主义的古老传统又重新抽芽吐蕊。

丧俗和婚俗一样浓缩着地域文化精髓。我们民族对死亡的理解尽可以从清明的坟冢上读出。降在死阴的幽谷永远地消失,这是令人绝望的。我们民族敬畏自然,崇拜祖先,对死后的世界的憧憬是积极、充满希望的。我们民族相信祖先具有神一般的能力,或者说祖先就是神本身。只要后辈对祖先保持礼节上的恭敬,并对祖先的死后的住所勤加清扫和修缮,祖先就具有护佑后人的能力。这祖先可以是家族性质,也可以是民族性质。目前在西安和多个地点举行的“轩辕黄帝”祭祀就是民族性质的,那排场和仪规俨然是宗教化的,并且是官方色彩浓厚的——祭祀中原人民的先祖有利于拉近大陆政府与海外华人的心理距离。与此同时民间兴起的对孔子的祭祀是为了儒学和汉民族主义的复归,由于那建立在儒学之上的汉民族主义比较偏离官方定义的民族团结爱国主义,也没有收到太多来自官方的支持。今日政权的正牌精神依托,当然并不在神话传说时代和春秋战国。对毛主席遗体的保存、供奉和瞻仰仪式也不啻是一种祖先崇拜的宗教化活动,那恐怕是当今中国最常规化、最高礼仪标准和最具有现实意味的祭祖行为了。对于死人的礼遇和崇拜,充满价值的认同的现实意义,祖先对后人的护佑能力,抑或说后人对祖先能力的确信,在我们的民族看来确实是一个事实。

食品堆满坟冢,可见死者的口味,生者的情意。


革命烈士之墓碑。曾被否定,又未被遗忘。



堆满冥钞和食物的坟冢。



兼有食品,鲜花,饮料,焚香和冥钞的坟冢。



烧纸钱是一种对阴间亲人的汇款。我们头脑中的死亡是另一种形态的生存。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