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8日星期三

关于恶臭垃圾场的旧新闻

位于高安屯的垃圾回收处理场,西南侧是居住区。

城市当然是制造垃圾的中心,垃圾场当然会臭,这些算不得奇事。但这个看似十分之现代化的垃圾场却臭得似乎有些过火,腐败臭和焦糊臭会因季节、气压、风向和早中晚时刻的改变不期而至,以至于半夜会把住在几公里外熟睡的居民臭醒,臭得气管塞痰、肺部发炎,臭得许多人居家过日需要预备炭过滤防毒面具熬过臭气袭来的晨间高潮。业主置地于斯,一生也大半交托此地,如此味道弥漫在温馨居室实在令人心寒。

人们感觉自己被蒙在鼓里。臭味有没有害,有害程度对成人对婴幼儿分别存在什么影响,有害物质包含什么成分,工厂处理的技术手段事实上达到设计初衷与否?如果是现代化的处理厂,理应具有人性化的外部效果。但眼下,它的先进性似乎只体现在更大规模地消化垃圾和更大强度地排放不明污染物。真相也许连工厂内部的工程师心理也没有数,因为检测毒害物质所需的技术比制造它要困难得多。终于,臭气逼得附近居民上街散步,在奥运期间大家散步难免引得大批警员与记者到场维持和谐。但那没有促成问题解决。人们感觉自己被嘲弄。地方政府曾经调查民意,承诺限期整改,但未见效果。信访办,法院,人大代表,新闻单位,面对质疑政府既定政策的问题上,它们的软弱是命定此生的。居民在网络论坛的联络下组成松散的联合体功能只限于间或散散步和联名在公开信上签字,并没有团结成令大壳帽不能安枕的“组织”。日夜呼吸这气味,日夜疑心受到毒害依旧是此地百姓的宿命。

如是,这场纠纷持续了五六年至今没有可行的解决方案,甚至臭味的受害者自己也难以清晰地描述一个切实可行的解决步骤。臭归臭,垃圾场四周的建设依然如火如荼,豪华楼盘,高尔夫球场,商务中心,两限房,地铁...... 臭味将来会成为这片地区人们生活中喜、怒、哀、乐、色五味之外每日必服的“六味地黄”吗?圣人有言: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以住宅区比邻垃圾场而观,政府或亦与圣人同此心邪?

在这经济快速成长的年代,繁荣的另一面是环境压力。愈发普及的城市生活方式带来的垃圾只会不断增多。失衡的经济发展使得人口过度集中在发达城市,而城市边缘无穷尽地延展又令城市规划的速度赶不上城市扩展的势头。而也正是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会在事关体面的问题上富裕得爆棚,又在着力于长远效益的问题上锱铢必较、日复明日。建设一个没有臭味的垃圾场,会比目前的垃圾场昂贵。建设一个完善的垃圾分类处理流程对垃圾进行真实的无害化处理,需要漫长的教育宣传和投资。如果臭气令人不能安枕,搬迁一座垃圾场需要全社会承受损失。我们的政府是否愿意、理应甚至是必须做这些立足长远的事情呢?垃圾场紧邻居民区,当臭味引发噩梦,当市民与城市管理者之间的利益脱节,管理者对经济利益的单方面追求,当只存在官对民的单方向的权力制约,当政府追求短期利益无视长远利益的官本位脑壳坚如磐石,当媒体、法律患上功能性障碍,每个受害者在思考解决之道的时候往往最终要把目光落到政治体制的本源问题上。而这样的思考无异于把解决问题的日程表打上“无限期延后”的标签。

蓝图上的垃圾山有四层,目前才起第二层。

垃圾场顶部,轮胎、沙袋下面是塑料布,再下面是垃圾,垃圾日久闷出气体(含臭味),由下面的管道收集输出。远处可见正在建设的楼房。

垃圾山顶管道与工人。
垃圾车把垃圾直接送到山顶。

垃圾山侧面施以塑料布,其上植草坪。


无分类垃圾焚化厂,炉渣做砖头,炉尘可回收,但烟气还是要喷薄而出。今天它似乎没有工作。

夜间,垃圾山产生的可燃气体正在燃烧。此种燃烧管道不少于四处。

周边在建工地。

没有评论: